76臧子源主动请缨荀贞之感慨风月(1 / 2)

侧堂里,臧洪已等了会儿了,见荀贞进来,起身行礼。

荀贞落座,笑道:“起来吧,……坐下,坐下。大晚上的,你不在家待着,跑来见我作甚?扰人清梦。”

臧洪一脸严肃,没有接荀贞说笑的茬儿,也没有坐下,而是往堂外看了眼,见堂外无人,仍觉得不保险,又往前上了几步,驻步在离荀贞坐席不远的地方,目注荀贞,压低了声音,说道:“明公,袁本初可是要起兵讨董?”

荀贞大惊,心道:“袁本初讨董之事极其隐秘,郡中唯我与志才等人知,郡吏并无一人知晓,……藏子源却是从何处知道的?”心中吃惊,脸上从容,故作惊笑,说道,“袁本初要起兵讨董?子源,你这话是从何说起,从谁那里听说的?我怎么不知?”

“明公!都到这个时候了,你也不必瞒我了。我这里有封信,明公请看。”

臧洪从袖中取出一封信,趋前两步,躬身呈给荀贞。

荀贞接住信,借案上烛光,展开观看,却是张超写给臧洪的。

他一目十行,很快把信看完,心中了然了,心道:“却原来是张孟卓将此事告诉了子源。”

张超的这封信讲的主要内容是:袁绍遣派了一个使者,秘密谒见了他,说是袁绍决意要起兵讨董,叫他到时在郡中响应,他手下无得用之人,故此想请臧洪离开广陵,改而去助他起事。

荀贞慢慢把信合好,递还给臧洪,心念电转,想道:“张孟卓倒是够信任子源,也够看重子源才能的。”口中徐徐说道,“原来是张公给子源写了信啊!子源,那你是怎么想的?是留下来助我,还是有意去找张公?”

“明公,这不是要紧的事。”

“那什么是要紧的事儿?”

“明公明知故问。”

臧洪收好信,又转头往堂外看了眼,堂外夜色悄然,无有人踪,他转回头,紧盯着荀贞,低声说道:“袁本初要起兵讨董这件事看来是真的了?明公也已经见到袁本初的密使了?”

“袁君的密使我没有见着,我见的是孟德的密使。”

“孟德?曹操?”

“正是。”

臧洪想起了前几天的确是有一个姓曹的人来见过荀贞,他顿时甚为不满,埋怨似的说道:“明公!这等大事,你为何对我只字不提?是因为信不过我么?”

荀贞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臧洪等郡吏,倒也不全因是不信任他们,主要是因为“人多口杂,事不密则泄”,离起兵讨董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,如果知道此事的人太多,万一出个纰漏,走了风声,未免不妥。

他答道:“子源,你我相识虽短,但对你的为人秉性我却是已然十分了解,你素慷慨重义,我怎会不信任你?之所以尚未将此事告与你知,是因为我还在考虑此事该怎么谋划。”

“那明公可考虑好了么?”

荀贞不回答他,而是反问他的意见:“子源,袁本初欲起兵讨董,请我等於州郡响应,你觉得此事可行不可行?”

“当然可行!”

“噢?此话怎讲?”

“董卓,一武夫耳,恃兵自雄,操纵朝堂,朝中公卿,竟不敢言!中兴以来,何曾出现过这等事?董卓,是必须要讨的,如不讨之,则汉家从此再无威严可说!”

“如此,卿是赞同讨董了?”

“正是!洪虽不才,家亦世受汉恩,值此汉家危亡之秋,正是洪慨然报国之时!”

这“汉家威严”也好,这“慨然报国”也罢,说到底,还是董卓做为一个武人集团的代表,他试图掌握朝政,和士人集团的利益发生了不可缓和的冲突,不能解决的矛盾,要想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,臧洪作为士人的一份子,他只能、也必须“慨然报国”。

当然,如前文所述,现下来说,虽然士人阶层里的任何一个明白人都知道,他们和董卓这个武人集团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,汉室的政权要么归他们,要么归董卓,已经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,但董卓毕竟坐拥雄兵,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军事、政治手段,已经“掌握”住了洛阳的大部分朝权,所以却也不是每个士人都有胆量在这个时候起来和他刺刀见血的,更多的只是“坐望”,待时局变化得更加清楚一点而已。可是,臧洪和这些“坐望”的士人不同,他性慷慨雄烈,可以说是士人中的“少壮派”,故此却是一听袁绍要起兵讨董,看到张超的信之当时,他就无条件地支持和赞同,并且一看完信,就不顾已是晚上,马上来求见荀贞。

“好一个‘慨然报国’!”荀贞一边夸赞臧洪的忠义,一边从案后起身,下到堂中,负手在堂上踱了几步,转到臧洪身边,沉吟问道,“子源,卿既赞同讨董,那卿可有讨董章程?以卿之见,我广陵该如何响应袁本初的讨董?”

“当务之急,自是筹粮、募兵!”回答完了荀贞的这个问题,臧洪才忽然想起,荀贞还没有就讨董这事儿表态,遂又问道,“明公,对此事,公是怎么看的?”

“正如卿所言之,不但卿家世受汉恩,我家也是世受汉恩。国家养士二百年,当此之际,没什么可说的,是我仗剑死国之时!唯此,方能上报国恩,下应民情。事如能成,虽死无憾!”

臧洪大喜,又是欢喜,又是激动,说道:“明公既有此意,洪愿倾家相助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