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1章 招财童子(1 / 2)

万仙圣尊 韩诗 1306 字 1个月前

十二月的某天一早,陈守业天不明便起身了,同时还将妻子和女儿都叫起身来。今天是他们的杂货铺开张的日子,必须早早地起来忙碌。

针头线脑、油盐酱醋等货物早在两天之前便已经购置完毕,鞭炮和写有“开张大吉”的大红纸也都已经准备好了。现在需要做的,就是再次将货架上的货物检视一遍,然后过虑一遍开张的流程,想一想街坊邻居都请到了没有,还有没有遗漏的。

忙完这些之后,支使着妻女一个去煮饭,一个去收拾店铺内外,陈守业十分满足地坐下来点起了旱烟,有滋有味地抽上了一口。自己半生漂泊在外,中年娶妻,生了个女儿,妻子贤惠,女儿聪颖,都令自己满意。为了拉扯这个家,自己是风餐露宿,吃尽了无数苦头,终于攒了些家底。如今自己年近五十,已经没有多大力气去闯荡世界;女儿年方十六,已经到了嫁人的年龄,就差找个门当户对的后生托付终生。于是,陈守业打定主意,不再过在外面漂泊转徙的日子,将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,打算找个地方安家落户,做个小生意。

经过多方打听思量,陈守业终于选定了距离泉州几十里地之外的银湖镇落脚。

银湖镇是南唐内地许多客商前往泉州的最后一站,客流还算比较多,镇上的居民也不少。另外这里是怒蛟帮的地盘,有怒蛟帮庇护,四周还比较安定,没有兵灾匪祸的袭扰。在这里做生意,只需要每个月向怒蛟帮和县衙交点利钱和税金即可。

买下这个小店面,花掉了陈守业六成的积蓄。不过看着前面两间铺子,后面还跟着两间带着一个小院的房屋,陈守业还是自豪于自己的眼光。唯一遗憾的是,这个铺子实在太过于偏僻,周围的商业氛围不如银湖镇中心那么浓厚。

事实上,这里算是银湖镇的贫民区。银湖镇虽然真是个镇,但因为距离泉州城很近,又毗邻河湖,水运发达,经济繁盛,所以已经有了点小城的规模,富庶的居民也比较多,三六九等自然也就体现出了差别。距离河湖码头比较近的位置,一般都被富人占据了,或是建筑豪宅观景,或是设下商铺生财。

陈守业这里离河湖很远,没有那些酒楼画舫,只有遍地凌乱的低矮窝棚、木屋、土房,本身这是为穷苦人准备的。当然,还有比这里的居民更穷的人,他们要么在城里流浪,要么在乡野深处讨生活,还不如自己。在这里开个铺子,也就是卖些东西给周围的穷苦百姓,自己也算是将钱变成了实物,更加踏实一点。

即使如此,陈守业还是挺满足的。经营一个铺子,虽然操心,但不像种田的那般日晒雨淋,还要交昂贵的租税。于是,他觉得自己哪怕穷一些,也穷得踏实,以后给怒蛟帮交利钱,也不会有什么怨言。

陈守业本来是想回自己从小生活过山村的,那里位于赤霞山脉一座山峰的山脚。可是当年他作为一个二混子,是实在为乡里不容才离开的,现在回去,父母已经不在,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归宿。后来他听说那个村子上面的山峰发现了什么秘石矿,早已被那些飞来飞去的仙人占据。村子里的田地也都被买下,劳动力会被叫去开矿,累死了不少人。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已经跑光了。陈守业慨叹,现在这世道,仙人都和老百姓争饭吃了,幸亏没回去!

想到这里,陈守业不禁皱起了眉头。铺子虽然建起来了,可一方面还缺个人手,另一方面自己年老无子,女人出嫁后,他和妻子可能无人照料。

昨晚临睡前,他曾和妻子提到过这件事,妻子劝他放宽心,可是他却难以平静下来。想想当年自己离乡出走的时候,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,自己连个棉衣都没有,鼻子下拖着黄鼻涕。人人都厌弃自己,连父母都关紧柴门不让自己进家,村子里的两只黄狗也都懒得向自己吠上一声。现在好不容易有家有业了,却后继无人。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想想觉得憋屈。

正想的时候,妻子招呼他去吃饭,女儿已经将店铺的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。没奈何,陈守业只好收起心思,开始心不在焉地吃饭。

天渐渐地亮了起来,陈守业贴上了“开业大街”的红纸,放上了两挂鞭炮,惊醒了四邻。陆陆续续有街坊邻居来祝贺,红包里多多少少地都放了三五个铜钱。陈守业收下来了,默默地记下,打算借别的机会再送还给他们,毕竟,谁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。

一上午都是比较忙碌的。吃了中午饭,妻子、女儿各自忙各自的去了,她们都在镇里的富户沈大官人家做工。陈守业则坐在柜台前,对着崭新的账簿比划着,心里却仍沉浸在思索中。想了想,他觉得上午忙的时候,还是缺个帮手,便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告示贴了出去。今天的生意还不错,他要招个伙计。

下午的人生意少一些。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店门被轻轻地敲响了,陈守业还以为又有生意上门了,抬眼一看,一位肌肤白净的俊俏少年立在了门口,也不说话,默默地打量着店里的一切。夕阳照在少年还略显稚嫩的脸上,像极了一个人。像谁呢?他又想不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