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4章 散兵游勇(2 / 2)

刑宋 沐轶 1702 字 20天前

没想到卓然听到这个方案之后,摇摇头说:“我到地方来不是游山玩水,也不是享受,更不是来骚扰当地百姓的。你这么安排,别人不知道是你的安排,还以为是我主动要求的呢!”

“罢了,你就在黄州军营之中给我找处帐篷安置,我呆在那里可能更舒服。而且你们当地驻军不就是我最好的护卫吗?我调动起来也方便,可能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动用他们的。就这么办吧,赶紧去安置。”

黄州知州就算想破脑袋,也想不透卓然居然要跑到军营里去呆着。军营里面,哪有地方富商的家舒适啊?所谓的得到驻军的护卫云云,那更是扯淡。现在天下太平,黄州一带地界很安静,很清静。

而卓然本身就带的有不少的随从和衙役捕快,要护卫他自身的安全那还不是绰绰有余吗?要调动当地驻军,他钦差大臣一句话的事。何必跑到驻军的军营里头去呆着,真是琢磨不透。

他们哪里又知道,这是因为卓然已经洞察天机,早就知道苏轼会在黄州来任团练副使。而且驻地就在当地驻军的兵营。因为团练副使从名义上说是当地驻军的统兵官副职,团练使是由当地的掌印官兼任的。这样才能够全部统领,指挥调度也才有序。

当然,这种统领并不是出兵作战。因为要调动军队进行作战的话,还必须要有皇帝通过兵部下达的兵符才能调动。他只是有管理权,还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,更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权力。这种管理权跟作战权的截然分开,是宋朝用来制衡当地武官动用兵力谋反的强有力的一项制度,也是非常有效的。

当然,造成的弊端也是明显的。

既然苏轼会被作为团练副使安置在军营,而且实际上是让他在军队中被监管起来。因为他这个官职是不得签署文件,也就是说他不能办公,那也就谈不上任何权力了。只有被监视的权利义务。

既然自己到黄州来,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照顾苏轼的。卓然当然选择距离苏轼最近的地方,才最能够达到目的。

知州虽然弄不明白卓然这样安排的用意,但是这是钦差大臣的要求,他敢不办吗?立刻吩咐遵照办理,并亲自督办。军营之中实在简陋,因为在黄州基本上是当地的湘军,而不是装备精良的禁军。因此军营的建设本身就十分的简陋。想在这儿找块好地方安置钦差大臣,实在是让他头大。

想来想去,还是一个幕僚出了一个主意。在军营挨着山坡脚下,有一个乡绅的宅院。这宅院是比不得先前的宅院豪华,但是勉强也够用了。相比军营要好的多。

莫不如告诉钦差大臣,说这处宅院就是军营的一部分。原先是由团练使到军营视察工作住的,现在用来招待上差。反正军营具体范围有多大,钦差也不知道。他也不会去细究到底是不是在军营之中?大不了把军营的兵士安排在他的宅院附近,看上去就像身处军营之中似的。

得到这个主意,黄知州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,立刻进行布置。因为卓然既然点名要去这里住,当然不能够太过奢华,那样的话会让钦差大臣起疑的。所以既要布置得好,又不能让钦差大臣觉得不对劲。值得让黄知州又费了一番苦心。

终于两天之后安顿好了,没日没夜的加班。在准备好房舍之后,这才前往衙门的驿站躬请卓然一行前往军营驻扎。

卓然来到军营不尽苦笑。这军营与现代化军队的军营那就不能同日而语。既没有围墙,连栅栏都没有。只有一些土坯房子凌乱的散落在各处,是当地湘军居住的地方。

附近的农人的牛羊时常跑到军营里训练场的草地上来吃草,那些懒散的湘军也不管。没有像样的军事训练,也没有严格的军队的作息制度,简直就是一群游兵散勇。

对于穿越到宋朝已经这么多年的他来说,还是感到了震惊。毕竟这之前他很少接触到军队中的事情,这还是他第一次实际的接触军队,不由心生感慨。军队虽然数量极多,但是在跟周边的辽朝西夏作战之中,以多打少却经常战败。

因为卓然不是军事专家,所以不知道。只是眼前看湘军这个样子,他就知道了,这样一支部队是没法作战的。不过他也知道,宋朝的禁军和湘军是正规军和地方军的区别,地方军更多的是些老弱病残。而且主要是用来从事一些地方的杂役,来当农民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