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1章 太史慈(2 / 2)

混在东汉末 庄不周 1755 字 20天前

“这里面的利弊,融自然明白。”孔融从容的摆摆手:“做官不过求一时名利,做学问却是万世声名。我鲁国孔氏,传自夫子,诗书传家,学问本就是立身之道。再说了,我弟兄七人,为官者不在少数,可是在学问上能独树一帜的却还没有。父兄以为我尚有薄才,个姓却有些狷狂,不太合适做官,也许做学问还可能有点出息,所以……”

孔融耸了耸肩:“我就厚颜来和殿下做个交易了。”

刘修大笑,孔融说得谦虚,可是那份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心态却表露无遗。他岂是想做做学问而已,他瞄准的目标可是蔡邕啊。蔡邕原本就是学问大家,自从到成都去研究那座大墓之后,他在上古文化方面的造诣已经稳艹牛耳,孔融以他为目标,简直是骄傲到了极点。

不过,如果他即将在上谷建立的学堂有孔融来坐镇,那在学术上的层次的确有机会和成都学堂比肩。刘修正中下怀,却不露在脸上:“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我答应你这么高的要求?”

“也没什么啦,不过是一武夫罢了。”孔融不以为然的说道:“对于别人来说,也许没什么意思,不过我听说殿下志在天下,想来勇武之士总是多多益善的。”

“是吗?”刘修笑了起来,有些兴趣缺缺。要论武勇之人,他手下最不缺了。

孔融见了,微微一笑:“殿下不要轻视这个人,他虽然名声不显,可是不比殿下帐下那些人差。最好的是他还年轻,如果能得到殿下指点,将来足以扬威天下。”他站起身来,到帐门口叫了一声:“子义,还不进来拜见殿下?”

“喏。”帐外响起一个声音,紧接着,一个身高八尺,相貌堂堂的年青武士走了进来,叉手向刘修行礼:“东莱太史慈,拜见殿下。”

刘修咯噔一下:“太史慈?”

太史慈有些诧异,抬起头看着刘修,惘然说道:“殿下认识我?”

刘修笑了,心道我当然认识你,不过真人却是第一次见。他哈哈一笑,冲着孔融说道:“好,成交!”

孔融反倒有些愣住了:“殿下,你不要考校他一番?”

刘修大度的挥挥手,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你孔文举推荐的人,我还能信不过吗?成交。上谷学堂正在选址规划,你如果有兴趣,马上就可以起程,以祭酒的身份监督工程。如何?”

一听说可以走马上任上谷学堂的祭酒之位,孔融再也没心情关心太史慈了。他连连点头,美滋滋的走了。刘修请有些茫然无措的太史慈入座,问起了一些他的近况。太史慈既然是东莱人,他为什么没有投入曹艹的帐下便有些奇怪,这些年东莱一带可都是在曹艹麾下。

刘修一问才知道,太史慈这段时间不在家乡,他到辽东避祸去了。大概是十年前,他刚刚十四岁,在郡中做一个小吏,郡太守和州刺史有矛盾,刺史收集了不利太守的证据,上书朝廷弹劾太守,太史慈赶到洛阳,把刺史的奏章和证据全毁了,保全了太守,却得罪了刺史,于是渡海到辽东避祸,顺便游历天下,足迹一度深入雪原。最近听说青州平定,原来的刺史也早不见了人影,他这才赶回青州。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,北海相孔融久闻他的大名,经常派人问候他的家人,送一些东西救济他的老母,所以他一回到家,就奉母命赶到北海来致谢孔融。正好孔融卸职回洛阳,就把他一起带到了洛阳,进而一起到了刘修的面前。

“你一直在辽东?”刘修更诧异了,这些年刘备就在辽东,怎么会放着这么一个名将不用?“没想过去投襄平侯刘备刘府君?”

“也不是。”太史慈摇摇头:“慈这些年虽说在辽东,可是大部分时间都在雪原上游历,在辽东的时间反而不长。最远处,慈远至挹娄之北。几年前,听说有汉军在北疆大破鲜卑人,慈曾溯江而上,准备投军。奈何赶到时,大战早已平定。回到中原后,闻孔君说起,才知道当年就是殿下的大军,这才不揣妄陋,求孔君引荐,愿为殿下马前之卒。”

刘修笑着摇摇头:“想不到你我虽然初次见面,却是神交已久。你是几年前在北疆听说我的名字,我却也是久闻你的大名,奈何无缘一见。如今见面,也不为晚。”

太史慈连忙再拜。他只当刘修说的是客气话,哪里知道刘修真是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,不过那是千年之后罢了。

刘修随即叫来了张辽,让他引太史慈去试试手。两人一较量,顿时成了好朋友。太史慈弓马娴熟,武技精湛,和张辽大战数十回合,不分上下,就连吕布看了都啧啧称赞。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,大家都知道刘修身边又多了一个骁勇的年轻勇士,曹艹听了之后,只是有些意外,刘备听说太史慈曾经在辽东呆了近十年,却不禁黯然神伤。

“宪和,你说这是不是命?”刘备一手托着下巴,手指头下意识的抚着眉毛,在那块伤疤处慢慢的搓着:“这个太史慈在辽东数年,宁可现在到我大兄帐下做个马前卒,也不肯来投我。以他的能力,在他身边至少是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啊。”

简雍没有吭声,心里也有些遗憾。不过在他看来,刘修和刘备根本不是一个层次,太史慈在大将军身边做个马前卒,也比在刘备麾下做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好。
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