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薛夷光所说的安静并不说孩子智力发育有问题, 因为她发现儿子萧瑾璟和女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子的孩子,女儿小时候活泼好动,无论学什么都快, 不仅是走路说话, 还是看图识字,这些女儿都会给自己配合。
但到了儿子这里则完全不一样,儿子喜欢安安静静地摆弄手中的东西, 一个七巧板就能被儿子玩儿一天, 要知道若是女儿的话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还有就是儿子不喜欢模仿她给出的拼图样子, 儿子更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。
这些是薛夷光在女儿身上找不到的, 还有就是类似于孔明锁一样的东西,女儿是喜欢拆但是拆完后就不会再管了, 儿子却不一样, 他每拆完一样还会原封不动地还原回去,又或者他会对着一个东西摆弄好久,最后得到和原来不一样的孔明锁。
儿子不喜欢说话, 她有时候问一句, 儿子才会回答一句,如果不是主动询问, 薛夷光很少会听到自己儿子和自己提什么要求, 这个事情让薛夷光一度很担心, 她甚至担心儿子有自闭症, 但是后来她发现, 并不是这样, 而是儿子的心思精力都在别的上面, 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万事不过心, 都觉得无所谓,他若是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就会变得活泼起来。
在教了儿子识字的时候,薛夷光发现儿子和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的女儿不同,女儿虽然也会问她各种问题,但是女儿的重点多会在故事本身上,但是儿子不一样,儿子的问题总是会问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,其中大部分都是围绕自然科学提问的 ,若不是薛夷光本人是后世的,小时候也读过十万个为什么,不然估计会被问得哑口无言。
可就算薛夷光是后世之人,但她本人也不是什么科学家,虽然有红包在身,但那也只是代表薛夷光的能力增加,而不是知识增加,她还是经常会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。
至于天兴帝和太女,自然更是哑口无言,天兴帝甚至每次听到儿子问问题就额头上直冒青筋,每当他不想要理会的时候,就会想起自己对妻子的承诺,他承诺过自己绝不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。
所以天兴帝有时候见到儿子就躲,后来还是他从妻子那里学来的经验,如果自己不会就说不会,如果从书里找不到答案,就鼓励儿子自己去思考,不管孩子最后想到了什么答案,即便是错的,他们也应当鼓励,只是需要纠错而已。
从妻子身上,天兴帝学会了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会的知识,也是一种美德,即便他不会,也不会影响自己在孩子身上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,孩子们最后会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,从来不是取决于父母本身知识的高低,而是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理念,以及对待孩子究竟有没有父爱母爱和亲情。
至于太女这位姐姐,她倒不是觉得弟弟问这么多的问题很烦,虽然她也不会,但是她会选择和母亲一样的态度,鼓励弟弟去思考探索,虽然太女的性子和天兴帝如出一辙,但是很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理念则更受自己母亲的影响。
另一边,随着对儿子的启蒙越来越深,薛夷光发现儿子对算学方面十分有天赋,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举一反三甚至是举一反五,相反在学读书读古文方面儿子并没有太多天赋,只能算得上一般。
薛夷光对于儿子在文学方面的培养并不强求,她更赞同因材施教,她儿子显然不是那个当文豪的料,何必在这方面强求,她还是那句话,读书识字是工具,读书识字是为了获取更专业的知识,去拓宽视野,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在文学上有所作为。当然,如果家里出了个文豪,薛夷光也会很高兴和骄傲,只是她也不愿意去强求每个孩子都如此。
薛夷光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即是认真做好自己,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就好。
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薛夷光一向是开放式的,她想让儿子选择自己喜欢的。
天兴帝甚至问过她,如果儿子以后也想要皇位和女儿起冲突如何?
薛夷光的回答也很公平,她道:“想要就去争夺,自古以来皇位者有能者居之。”她说过公平,就是会公平,如果儿子也想要皇位,那就去和女儿竞争,她不会拦着,只不过她会要求无论谁输谁赢,最后都要留对方的性命,而且不能因为皇位的争夺去牵扯无辜的百姓。
而她也反问过天兴帝,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,天兴帝会如何处理,天兴帝的回答也是如此,皇位者有能者居之,他能登上皇位,凭借的除去嫡子的身份,更是自己的能力,如果他没有能力,只是嫡子,也不可能登基。
只是,事实证明,她这个儿子对政事没有半点兴趣,儿子的兴趣只集中在自然科学上面,从最简单的自然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,到各种机械原理等等,他所问出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,对此薛夷光只会鼓励儿子的求知欲,让他自己去探索。
当然,薛夷光的生活除了儿子外,还有更多,比如她主持编纂的书籍终于编写好了,编写的过程虽然艰难,但是却也十分全面周到,极为细致地讲述了如今大魏的工业和机械水平。
薛夷光为此想了很多的名字,后来觉得大俗即大雅,便用《大魏农工要术》来命名此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