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节(2 / 2)

张氏闻言唏嘘不已,“那些大官,可惹不起的,你家中父母身体可康健?”

胡威武脸上露出一抹缅怀之色,“十年前,明越府战事起,父母都没了。”

“那……”张氏顿了顿,眼神中流露出怜悯,继续问道:“你家中还有其他人吗?”

胡威武人高马大的汉子一个,此时看起来却有些惆怅,摇了摇头,“两个哥哥死在战场上,还有个姐姐,难产没了。”

“好孩子,别想那些了,战场苦,现在总算不用打仗了,你既然来了我们青山县,就索性在这安家,好好的一个大小伙子,将日子过好,这样你爹娘兄弟在天上才能安心。”张氏安慰道。

“伯母,您不用担心,都过去这么久了,我都想明白了。”胡威武咧嘴,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。

张氏心里只觉得,虽然这小伙皮肤挺黑,牙齿倒是怪白的。

叶信芳不好开口的,张氏轻言两语就说定了,胡威武也是一副十分愿意的样子,每日叶家提供一顿伙食,胡威武帮忙搬铁炉子。

胡威武在叶家吃完饭才离开的,叶信芳觉得天天来来回回的搬,就提供一顿伙食有些抠门了。

张氏却得意洋洋,嘲笑道:“你个书呆子懂什么,给多了人家自己还不愿意呢。”

叶家的吃食小摊,就这么风风火火的开了起来。

第一天,生意确实火爆。

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
叶家人就觉得不对劲,一家人终于开始动用不太灵光的脑子思考了。

首先,这是人家私塾门口,不是说你要摆摊就给你摆摊的。

私塾里的老秀才,还算是比较好讲话的人,看叶家小本生意,又是老街坊,只收了一天五文钱的摊位费。

只不许用明火,怕弄得烟熏火绕的,污了他读书人的地盘。

这点叶家人同意,因为本来就只打算点炭。

其次,一个铁炉子下面烧着炭,然后架上一口大铁锅,锅里烧着热水,上面蒸着三格蒸笼,里面热着包子馒头。

就是叶家人自己也嘀咕,这不还是炉子上架口锅吗儿子/相公/哥哥/七叔到底在折腾什么?方形更好

出于对读书人的盲目尊重,叶家人都没有当面质疑。

这个蒸炉的作用,不在于加热,而更多的在于保温。

所以这包子馒头本来就是熟的。

这熟食从哪来,叶家厨房里蒸熟的,自家厨房蒸包子要不要成本啊?

当然要。

叶家宅子是在青山县城,搁现代的说法,就是城市户口。这种户口有什么好处?好处就是:别人吃菜,自己种,而城里人,买;别人烧柴,自己砍,而城里人,买。

烧火是有成本的,柴禾全是买的,一担柴就要一文钱。

叶家人不过蒸了几笼包子,就用掉了半担柴。

初一看不算什么,细水长流下来也是一笔大开支。

而且,叶家那边的蒸炉下还烧着炭呢,炭可比柴贵。

一天下来,就烧掉了十几文的炭。

再次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叶信芳开始深深的认同这句话。

人家为什么是开包子铺,而他们偏偏要作死开包子摊。

夏天的时候还能用荷叶盛包子,冬天的时候,有铺子的就可以拿盘子盛,再不济就拿自家种的芭蕉叶。

叶家摊子上也有小桌子,大冷天的没人愿意坐,风一吹就凉凉了,学生们都情愿买了带走。

叶信芳家,也没有芭蕉树。

一开始张氏偷偷摸摸跑去摘人家的芭蕉叶,不过摘了两片就被发现了,差点追得张氏满大街跑。

叶子不够,拿什么装包子?拿纸。

张氏打算用叶信芳从前练字的纸,叶信芳不愿意,上面全是黑墨写的字,看着就脏。然后,一家人就买了一沓油纸,这种纸非常耐折,并且防水,价格嘛,就不便宜了,张氏卖包子的时候一张一张的用,就感觉心疼的抽抽。

最后,这样七算八算下来,不计买铁炉子的钱,光炭火、木柴、草纸,加上制作包子的成本。

23、商业奇才(万字大更) -2

在叶家这一家子商业奇才的辛勤运作下,叶家包子摊,终于!

实现了!

负盈利!

一天亏了五十文!

一家子干得热火朝天,晚上数钱越数脸越难看。

杨慧满脸都是愧疚,自我检讨,“都是我不好,不该出这个主意。”

“慧娘,不管你的事,要真是平分责任,这里每个人都跑不掉。”叶信芳一说完,除了三岁的妞妞,个个都低下了头。

“既然已经这样了,我们得反思一下,为什么会亏本?”叶信芳觉得自己真的是最失败的穿越者,别的穿越者,随随便便一个主意,就能挣得盆满钵满,而他已经这样苦心孤诣了,还是血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