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青州十几年前出过的那位探花郎,他是见过的,虽然根本不记得那探花郎姓甚名谁,但是他记得那一日锣鼓喧天,京城来人报喜,他远远看见过骑在马上的沈筑,当时就觉得那个年轻人不仅仅才学好,生的还俊,哪家的女儿嫁给他,可真是走了大运。
娆荼与沈筑往驿馆走,路上娆荼道:“你再在这街上逛荡几日,只怕会有人认出你。”
沈筑点头,他这次回青州没批官文,算是微服,叫人认出倒是有些麻烦,看来以后还是少露面的好。
娆荼忽然停下脚步,看向一家生药铺子前站着的一个男人。
沈筑望过去,见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,浓眉大眼,纯朴干净,身材高瘦,一身青灰色布衫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旁边放着一担子柴禾。
沈筑问:“这个人你认识?”
娆荼不言,只见生药铺子里面探出个伙计,靠在门边与那青年商讨着什么,看起来像是讨价还价,不过显然那药铺伙计的气势要足些。
后来青年见那伙计不耐烦要关门,拽了那伙计一下,一脸肉疼地点了点头。那伙计挥了挥手,上前搬了那担子柴禾进屋,再出来还担子时,扔了个包药给那男人。
那青年捧着药包,挑着空担子低头走了,一瘸一拐,竟是个瘸子。
经过沈筑身侧,头也没抬地绕到一边,沈筑忽然伸胳膊将他拦住,“敢问小哥,可还有柴禾要卖?”
那青年抬头看见笑意温煦的沈筑,有些惊讶,随即笑道:“公子不好意思,今儿的卖完了。”
“我就在这驿馆落脚,明日送来也可。”
青年看向旁边的高大驿馆,惭愧道:“这驿馆供应的都是上好柴炭,小人这柴禾烟大,恐怕使不得。”
沈筑从怀中拿出一锭银子放入青年的空担子里,道:“这是定钱,你送来一担便可,我就是要烟大的柴,自有用处。”
那青年有些惶恐,连忙将银线拿起来送到沈筑面前,“公子既要柴,小人明日送来便是,一担子只需二十文。”
“这驿馆时常需要柴火,若你得便,日后再补送来,总有一天你送来的柴会值这锭银子,我会与驿馆的管事说。”
娆荼掀开纱笠,看向有些发愣的青年,她微笑道:“你只管照做。”
青年看见娆荼,一愣之后,更有一丝诧异。
“怎么,我很奇怪?”娆荼笑问。
青年茫然摇了摇头,怎么这个美貌夫人的眼睛,与很多年前的那个叫阿蘅的姑娘那么像呢?
都是一双桃花眼啊!是他魂牵梦绕了很多年的桃花眼啊。
娆荼看向他手里捧着的药包,好奇道:“这是谁的药?”
“哦……是,是小人娘子的。”
“你娘子生病了,严重吗?”本来是一句很突兀的问题,由她说出,却如三月里的春风,暖意融融。
青年受宠若惊,“回夫人,是顽疾了,一直如此。”
娆荼点了点头,“记得以后来送柴禾。”
“是。”
沈筑与娆荼回到了驿馆,他见她面色平静,问道:“是哪位故人?”
“小时一起长大的,在姥姥家,他是家丁的儿子,名叫李渔。”
沈筑“嗯”了一声,“竟还记得他的名字,不容易。”
娆荼不理会他的酸言,喃喃道:“他现在应该不在姑射洲谢家了。”
“未必,他的鞋子半湿,应是渡河过来的。”
“那倒有可能还会再见到。”
沈筑搂着她道:“你很期待?”
娆荼瞥见他眼里的酸意,重重“嗯”了一声,觉得不够力道,于是又添了一句“是青梅竹马的情份呢。”
沈筑不悦道:“什么青梅竹马,他是家丁的儿子,你好歹是个小姐。”
娆荼笑道:“青梅竹马可与身份无关,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,是指……嗯……”
沈筑不耐烦听她解释“青梅竹马”的意思,两片凉唇霸道堵住了她的嘴。
温柔至极的吻。
娆荼推开他,低头道:“我不要!”
“不要什么?”他问。
娆荼指着那匹白羽缎子的布料转移话题,“这料子好看,白色适合给珍珑做件衣袄,她穿得太单薄了。冻坏了你不心疼啊?”
“嗯,确实心疼。那这件绛红纱,你觉得适合做什么?”沈筑这些日子喜欢顺着她的话说。
娆荼愣了一下,有种拳头砸到棉花里,陷得太深拔不出来的感觉,她没好气道:“珍珑穿红的不好看。”
“我觉得这纱可以做个小衣肚兜,你穿上一定好看。”
“沈筑!”陷在棉花里的拳头是拔出来了,但却沾了一手的棉絮子,娆荼郁结。
沈筑笑得如清风朗月,好像这人刚刚不是在开黄腔,而是吟诵了一首离骚九歌。
第二日,李渔挑着满满一担子柴禾来驿站的时候,驿站管事付了他半年的银钱,请他给驿馆供应半年柴禾。李渔越发纳闷起来,打量去谢谢公子和夫人,却被告知贵人一早就离开了。
李渔只好收了银钱,满腹狐疑往回走,在通往姑射洲的渡口上,花了两文钱上了一条渡船。挤在甲板上,只听那一群人议论,说当年的探花郎带夫人回青州了,说那探花郎好个神仙样貌,如何如何的风流飘逸。